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一百年前,孔教學院創始人陳煥章進士博士在上海成立孔教會,這是孔教發展史上的裏程碑。百年來,孔教事業雖然經歷挫折,但在世界各國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孔教大業慧命長存,現正已回歸到中華大地,正走向復興之路。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之際,孔教儒學復興勢在必行。孔教學院一直以弘揚聖道,匡正人心,興學辦校,培養青年為職志。孔教學院從來都是一心一意愛國愛港的宗教團體,立場從未搖擺。本人自1983年任副主席,至1992年擔任院長後,秉承先哲遺風,四出講學,足跡遍佈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韓國、印尼、新加坡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重新點燃孔聖之火,發表九百七十多場次演講,已結集成《湯恩佳尊孔之旅環球演講集》二十卷。主持編寫了《香港小學儒家德育課程》共七冊、《中學儒家德育與公民教育課程》共三冊。本人自擔任院長以來,為弘揚孔教,復興儒學,捐款捐物達一億多港幣,同時,帶領孔教同道在世界各地無償捐贈了數百座孔子大、小銅像,以期擴大孔子的影響,引起世人對孔子的敬仰。去年,國家文化部頒授了“孔子文化大獎”及十萬元人民幣獎金給本人,足以證明國家已重新重視孔教儒家文化,尤其是重視儒商道德精神。 這既是對本人的鞭策與鼓勵,也是對本人弘揚孔教畢生的努力作了肯定! 本人定必鞠躬盡瘁,繼續為推動孔教儒學貢獻一己之力,努力到底!
1913年,陳煥章諸先生便向參議院和眾議院提交了《孔教會請願書》,提出孔教為國教的歷史依據:“周、秦之際,儒學大行,至漢武罷黜百家,孔教遂成一統。自時厥後,廟祀遍於全國,教職定為專司,經傳立於學官,敬禮隆於群校。凡國家有大事則昭告於孔子,有大疑則折衷於孔子。一切典章制度、政治法律,皆以孔子之經義為根據。一切義理學術、禮俗習慣,皆以孔子之教化為依歸。此孔子為國教教主之由來也。”(《孔教會資料》33頁,中華書局1974年)儘管孔教在歷史上成為國教是有無可爭辯,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的主張是平和的,我們主張用漸進的方式推動孔教的復興,我們目前只是要求孔教在祖國大陸享有與佛教、道教同等的宗教政策,同基督教、天主教享有同等的宗教自由權力。如果孔教作為本民族的宗教竟然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享有同外來宗教同等的政策,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一、復興孔教儒學,重建中國人的生命信仰
孔教歷來是中國固有的傳統宗教,在儒釋道三教中,孔教是主體;在儒釋道三教中,先有儒教,然後才出現道教和佛教。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獨尊儒術之策,孔教即成為國教;聯合國歷來一共有十三個宗教,孔教是其中之一;香港有六大宗教,孔教是其中之一。香港孔教學院自一九三零年創立以來,便是全世界弘揚孔教儒學思想的核心組織。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孔子誕辰日定為“世界教師節”,2004年設立“孔子獎”,獎勵全世界為教育作出特別貢獻的人士。2009年10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61票贊成,47票反對通過了紀念孔子誕辰的決議。美國尚能如此尊重孔子,我們炎黃子孫,豈能不作深刻的反思?世界各國都承認孔教,而遺憾的是,只有在自己的中國大陸,孔教尚沒有恢復其原有的宗教地位。中國興辦了孔子學院,但孔子學院中缺乏孔子文化,對孔子的定位也出現錯誤,將孔子作為教師而不是作為先師聖人、萬世師表,這是一種自我矮化。
孔教的特質:陳煥章先生將孔教定義為神道之教與人道之教。在宗教領域,儒教就是孔子貢獻給人類的精神珍品。儒教是屬於全人類的,因爲,儒教是最符合人性的宗教,因而可以超越國界,超越時空,超越民族,成爲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孔教在培養人的道德觀方面有博大精深的理論與踐行。先賢康有為先生、陳煥章先生力挽狂瀾,提出保國、保種、保教,掀起了孔教復興運動。陳煥章先生認為, “人道之教”重在人倫道德, “神道之教”重在神靈的信仰。“孔教兼明人道與神道,故樂記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是孔教之為宗教,毫無疑義。特孔教平易近人,而切實可行,乃偏重人道耳。”( 陳煥章:《論孔教是一宗教》)所謂人道之教,即是道德宗教,是入世之教,是教化之教,是禮樂之教。孔教作為宗教,有自己的特色,“宗”就是祖宗,即以孔子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祖宗;“教”即是指教化,用孔子之道教化人民。牟宗三高度讚揚將宗教儀式轉化而為日常生活軌道中之禮樂,有高度的宗教性,而且是極圓成的宗教精神。按孔教的觀念,神所看重的,不是祭品的豐儉,而是人的德行的高低。人道來源於天道,人必須按上天的道德命令去做。《論語》:“惟天為大,惟堯則之。
孔教的教堂與教主:作為宗教,孔廟就是 “孔教之廟堂”,曲阜則是“孔教之聖地”: “凡宗教必有教堂。孔教之教堂則學校是矣。或曰文廟,或曰聖廟,或曰學宮。要而言之,則孔教之教堂而已。不能謂惟佛寺道院清真寺福音堂等始可謂之教堂,而夫子之廟堂獨不可謂之教堂也。”“耶教之耶路撒冷、回教之麥加、孔教之孔林,皆教主之聖地。”(《論孔教是一宗教》)孔廟是祭祀中華民族精神導師孔子及歷代聖賢的廟宇,是孔教生存之地,是儒家文化的物質載體。孔廟作為弘揚儒教思想文化、推行孔教活動、培養孔教人才之陣地。有了孔廟,就有了儒者“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場所。有了孔廟,就有了民族精神的凝聚之地。回顧近百年來,新建孔廟只有哈爾濱孔廟和三水孔聖園兩座,我的家鄉廣東佛山市三水區孔聖園由本人倡建,共募捐了數仟萬元,為孔廟建設史增添了光彩。當中本人捐資了一千多萬元。它繼承了孔廟的格式,又增添了新的內容,有七十二賢的彩塑和曾子、孟子、朱熹、王陽明等歷代大儒的銅像。孔子就是教主,在孔子時代,就已完成了政教分離: “孔子以前,中國政教合一,凡為開創之君主,即為教主。包犧、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王是也。自孔子以匹夫創教,繼衰周而為素王,政教分離,實自此始。蓋至是而宗教始能獨立,為教主者不必兼為君主,教統乃立於政統之外矣。”(《論孔教是一宗教》)
孔教的神靈:孔教的神靈系統是非常完備的,這就是中國大江南北供奉的“天地君親師”或“天地國親師”之神位。可以說,凡在家中供奉此牌位的家庭,就是孔教信徒。孔教有眾多神靈,正如《禮記•樂記》講:“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陳煥章認為,孔教主張靈魂不滅,在此前提下自然有“孔教之報應”。
二、復興孔教儒學,培養中國人的道德素質
當代人類面臨著極其深重而且日益擴大的道德危機,其實,已早有辦法,只是人們知而不用。宗教具有許多功能,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培養道德。德國圖平根大學普世宗教研究所所長孔漢思指出:“宗教是倫理的一個可能的基礎”。美國著名學者H.T.D羅斯特指出:“每一種宗教的基本特性實質上就是在於它構成了一套道德規範”。其實,各大宗教都有完備的道德理論、道德踐行、道德教化、道德生活、道德戒律。對中國而言,唯有重建孔教信仰,才能解決中國的道德危機。對神的信仰,是儒家道德的基礎。按孔教的觀念,神所看重的,不是祭品的豐儉,而是人的德行的高低。人道來源於天道,人必須按上天的道德命令去做。《論語》:“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孝經.應感章》道: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孟子提出這樣的命題:“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盡心上》)。明代大儒王守仁在《傳習錄上》中講:“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須是恭敬奉承,然後能無失。”
一九八八年,代表西方最高價值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結束時,向全世界呼籲,人類要好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遺産,載負著人類最完善的精神價值體系,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儒學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遺産,載負著人類最完善的精神價值體系,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在孔孟思想裏,早已經有了民主、科學、人權、和平等普世價值的萌芽。我們應當弘揚儒學,通過文明對話、交流與傳播,使之成爲全球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論語》就是全人類的聖經,《論語》中的許多至理名言,諸如:“和為貴”、“和而不同”、“仁者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成為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的道德信條。只要我們深入研讀《論語》,理解和貫徹實踐孔子儒家的道德精神,在中國復興孔教儒家思想,就一定能徹底消除左傾思潮的後遺症。孔教是人道之教,孔教重視五倫,倡導仁、義、禮、智、信五常。“五倫”是基本的五種人倫關係,即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五種關係。孟子倡導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莊士敦曾任中國末代皇帝溥儀教師的英國人,也是陳煥章創辦的孔教大學的“講經大師”。莊士敦對於部分中國人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極為不滿,他說:“如果在漫長的改革過程中,中國逐漸輕視並放棄她幾千年來所賴以依靠的所有支柱,如果她使自己所有的理想、生活哲學、道德觀念和社會體制全盤西化,則她的確會變得富有、進步與強大,甚至會成為世界之霸,但她也會因此而丟掉更多優秀而偉大的品質、她的幸福來源,所有值得她自尊自強的東西都將一去不復返,代之而起的將是成千上萬個村莊派出所!”現在基督教在全國迅猛發展,照此下去,中國很快成為世界人最大的基督教國家。我不是說基督教不好,而是說作為中國人,應當首先考選擇信仰自己的傳統文化,才能適應國情傳統,才能維護文化主權,才能打造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
孔子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人本主義思想家。孔子尊重人的生命,重視人的價值及人倫道德。人的生存、價值、尊嚴、教育,以至家庭和社會組織成了儒學一貫關心的課題。儒學明確斷言,管理、治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以性善論為基礎的人性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本主義性質。孟子認為,人具有先天的「善端」,即善的萌芽,人的善端表現出來就有善心和善德。人所具有的這種善德是人從事一切有利於社會行為的內在依據。「仁者愛人」,是孔子關於「仁」的最本質的概括。儒家認為治國以民為本,因此,施仁政就必須「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認為「修己」是手段,「安人」才是目的,這說明仁政的實質應為天下百姓謀求利益。
孔子主張:「君子義以為上」(《論語.陽貨》)將正義作為君子的最高行為標準。有人把儒家說成祇要義不要利,而商人只要利不要義,互不相容,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儒家的「以義制利」將這兩者很好地統一起來。當「義」和「利」發生矛盾時,應該把「義」放在首位,按照「見利思義」(《論語.憲問》)的原則去做,不能「見利忘義」,不能為了個人私利而不顧社會的整體利益。信,則是人的立身之本。
如何成為有道德的人,儒家主張修身養性,主張踐行道德,主張格物、致知、意誠、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對此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孔教主張在這些人際關係中,相互關愛,相到幫助,相互尊重,從而造成和諧局面,達致人生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安寧,其根本就在於人的道德素質,正如孟子說:“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
三、復興孔教儒學,鑄造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
通過孔子儒家思想教育包括香港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可以培養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與中國的國家認同。孔教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標誌: “儒教是中國的特有的國性,剝奪了它,國家將會滅亡,民族也不會繼續存在。”(列文森:《儒教中國的現代命運》163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孔教會之所以以“保教”,並非只為孔教本身,而是通過孔教而達到“保國”、“保種”之目標。“煥章等敢大聲以告國人曰:中國若果不亡,則孔教必為國教;孔教若不為國教,則中國必亡。……故吾民之請定國教也,非獨盡忠於孔教也,其盡忠於中國尤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孔教會資料》38頁,中華書局1974年)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首要的問題就是要保持國家的團結與統一。保持國家的團結與統一,就需要國家認同。美國哈佛大學亨庭頓教授說,要用英語和基督教來形成美國的國家認同。相應地,我們也應當認識到,要用孔子儒家思想與漢語來構建中國的國家認同。統一的中華民族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精神軸心,這個精神軸心就是孔子儒家思想。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大業面臨諸多分歧,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都有著共同的儒家文化傳統。如果孔教儒學在海峽兩岸得到廣泛傳播,兩岸各階層民眾在孔教的信仰與交流的互動中,想到彼此共同的炎黃祖先,流著同一祖先的血液,從而加深彼此瞭解,捐棄前嫌,有利於形成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連戰、宋楚瑜分別率國民黨和親民黨到大陸進行訪問,到大陸來尋根,即是尋找臺灣同胞在大陸的血緣之根與文化之根,把血緣關係與文化紐帶作為連結兩岸的重要橋樑。宋楚瑜說,臺灣有些人是忘了本,去了根,這是根本不對。任何一個中國人,如果喪失了中華儒家文化這個根,就會犯根本性的錯誤。有了孔子儒家思想這一精神軸心,臺灣最終必會回歸,達致全國統一的局面。儒家“大一統”的觀念為和平統一樹立了目標,任何偏離這一目標的行為,都會遭到全國人民的共同反對。儒家的“和而不同”是和平統一的指導思想,這種思想具體實踐下來,就是“一國兩制”方案的提出。
當今中國人心渙散,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極為淡薄。香港回歸十多年了,但是,人心還未回歸。現在是明顯的事例就是,在香港有一股勢力反對在學校中推行德育與國民教育科目,其中反對最厲害的就是香港的外來宗教。人心回歸,我們要明白人心回歸何處?我的答案是,人心應當回歸到孔子儒家思想上去。我們應當樹立孔子儒家思想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軸心,然後號召全國人民回歸到孔子儒家思想上去。孫中山先生曾經說:“中國有一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而發揚光大”。
馬英九先生從小接受儒家文化的薰陶,背記了大量的儒家經典,作為做人的指南,他是我孔教的同道。臺灣儘管同大陸分離了幾十年,但是,許多臺灣人還認同“一個中國”,原因在哪裏?就在於長期以來,臺灣非常重視儒家文化的教育,通過儒家文化的教育維持了一個中國的國家認同。在日本佔領時期,日本推行「皇民化」教育,殖民當局壓抑漢文,關閉書院,強迫說日語。對此,臺灣儒學文人發起漢學運動,成立詩社文社維繫漢學,組織善社、鸞堂以儒學教化庶民,設立書房教授漢文化,研習漢文漢字,開辦書局保存漢文化,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臺灣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保持了以儒釋道三教為主的信仰。蔣介石先生於1966年底又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不僅為這場運動制定了思想綱領,還親自出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馬英九總統多次親臨孔廟,出席祭孔大典,表明他對孔教的敬意。馬英九總統多次在公開場合倡言,應向聯合國申請將正體字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臺灣正是最高領導人重視儒家文化,在學校中推行四書教育,培養了以臺灣人民的儒家文化素養。香港在長期的英國殖民時期,完全忽視中華文化的教育,只推行英化進程,唯有孔教學院、孔聖堂等多年來堅持儒家經典教育,維護儒家文化慧命。香港回歸祖國之後,需要加強儒家文化教育,同時大陸人民也應當全面開展儒家文化教育,這樣,兩岸三地才有共同的文化基礎。
孔子儒家思想作爲中華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理所當然地成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積極推動者。儒學闡釋孔子儒家文化,儒教以多種途徑向廣大群眾傳播孔子儒家信仰,從而建立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培養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意識,形成中華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儒商則是以儒家理念推動中華經濟圈的形成,建立連結海峽兩岸的經濟紐帶。儒官、儒將在儒家仁愛、和平理念的指導下,推動兩岸關係向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
回顧人類歷史,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傳統宗教信仰、民族精神軸心。唯有這樣,國家民族才有根基,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否則,就會走向民族虛無,最後被外來勢力顛覆,不戰而敗,與前蘇聯一樣,瓦解成十五個國家。
四、發展孔教儒學,建設儒教文明圈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聖人,也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源於中國,亦屬於全人類。世界上有基督教文明圈、伊斯蘭教文明圈、儒教文明圈、印度教文明圈。在儒教文明圈中,原本中、日、韓三國是儒教文明圈的核心國家,但是,由於中國大陸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對儒家文化的大規模破壞,由於日本曾經錯誤地走向侵略的道路,由於朝鮮半島的分裂與韓國的西化,其實,中、日、韓三國仍是儒教文明圈核心國家。隨著儒家文化的復興,儒教文明圈會再度形成,中國應當占領先機,大力弘揚儒家文化,逐步發展成為儒教文明圈的核心國家。
中國要成為儒教文明圈的核心國家,必須完成的一項事業,就是將孔子儒家思想作爲全中國人民的精神軸心。如果中國缺失這個精神軸心,就會步向民族虛無。在群雄並起的春秋戰國時代,創造了思想自由的空間,衆多的思想流派紛紛湧現,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孔子儒家思想形成於民間,孔子在世時,無權無勢,不能依靠權勢而使孔子儒家思想成爲指導思想。秦始皇用皇帝的權力,採用法家思想,二世而亡;漢初尊黃老,禍亂不止。董仲舒天生慧眼,倡導“獨尊儒術”,從此之後,孔學昌則民族昌,孔學衰則民族衰,孔子儒家思想遂成爲中華民族之精神軸心。
民國時期,西化思潮甚囂塵上,某些文人與帝國主義文化侵略者相呼應,狂呼“打倒孔家店”,動搖了人們對孔子的真誠信仰,造成了民族分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蘇實行“一邊倒”,照搬蘇聯的文化建設模式,完全取消了關於孔子儒家思想的教育,致使當代中國大陸民衆遠離了孔子儒家思想。文革中的“批林批孔”,更是遺下了汙蔑賢聖、敵視孔子的流毒。至此,孔子儒家思想已喪失了作爲中華民族的精神軸心之地位。改革開放後,海外華人、華僑到祖國大陸來尋根,他們不僅是尋血緣之根,而且要尋文化之根。但耳聞目睹,中華文化被踐踏之現象,令人痛心不已。可以說,經過長期人爲破壞之後,祖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喪失了文化的同化力和吸引力。在此,我們呼籲,必須復興以孔子儒家思想爲核心的中華優秀文化,才能重新形成中華文化的同化力與吸引力,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抗衡外來文化入侵。只有中國再度成為儒教大國,以中國為核心的儒教文明圈才會再度形成。在中國的硬實力發展的同時,一定要有軟實力的同步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現在已是恢復孔教的最佳時機, 錯過這個時機,,則中華文化久久不能復興,若中華文化不能實現複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成為空想!
五、復興孔教儒學,重建經濟秩序
陳煥章先生認為,西方諸國之所以興盛,是由於其內在的精神不自覺地符合孔教的精神,而中國之所以落後,卻是因為背離了孔教。“歐美之強,亦最近之事耳。其所以強之故,皆暗合於孔教者也。我中國所以積弱之由,實顯悖於孔教者也。歐美所以強之故,在養民、保民、教民、通民氣、同民樂。”(《論中國今日當昌明孔教》)陳煥章所著《孔門理財學》是中國人在西方正式出版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此書提出了德本財末的理財觀,將經濟問題置於倫理和政治的框架之中來談論,將經濟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義」。此書的中文譯者翟玉忠先生在《譯序》中指出:「二十世紀西方經濟學開始擺脫倫理學走向獨立,本書讓我們意識到,當代西方經濟學擺脫倫理學可能會導致的災難性結果。在物欲橫流、環境災難頻發的時代,《孔門理財學》讓我們重新考慮經濟學與倫理學相和諧的重要意義。」
市場經濟離不開道德建設。1997爆發金融風暴,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現階段的歐債危機及中國的房地產危機,病徵是「經濟」,其病因卻是「道德」。單靠法治與知識並不能確保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行,還必須是按儒家的「仁智統一」的思想,在法治基礎上,加上孔教儒家道德的力量,才足以使社會處於健康的狀態。以利益掛帥的核心價值,以物慾爲動力的市場機制,以破壞環境、攻伐自然爲目標的發展模式,以金融衍生爲特色的虛擬經濟策略,這些都需要徹底反思。
如欲解決上述危機與問題,我們認為必須以孔儒思想中「天地人三才貫通」作基礎去改革世界經濟秩序,重建人類核心價值;用「義利合一」的商業倫理來取代西方的利益掛帥價值觀;用儒家「兼濟天下」及「內聖外王」的儒商互利原則來取代西方「理性經濟」及民族主義和國族主義背景底下進行擴張和霸道式的市場侵佔。在戰勝經濟危機的過程中,弘揚儒家的仁者愛人、以義制利、誠實守信、以人爲本、以德爲重、以和爲貴、中庸之道等精神。只有立足在儒商文化的模式基礎上,才能創造出和平及良性的共融雙贏的商業規範和秩序;也只有這樣,人類社會建設才能走上真正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當全世界人民遵守孔子儒家的道德,就不會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若不幸發生了經濟問題,世界人民按照孔子儒家的教導,也能及早走出經濟困境。
本人堅信孔子儒家思想有六大主要功能:
一、能促進世界和平;
二、能提升全人類道德素質;
三、能與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榮;
四、是中國56個民族、13億人民的精神軸心;
五、能促進中國和平統一;
六、能達致與世界各宗教文化平起平坐。
本院現在及將來要做的重點工作是:
第一、 籌建孔子紀念堂,以此作為向海內外宣傳孔敎儒學的基地。
第二、 孔教學院已經向香港特區政府申請定萬世師表孔聖誕日為公眾假期及教師節。
我們懇請在座各位給予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如同心同德表示贊成,則請熱烈鼓掌。
謝謝各位,並祝各位
事業進步,身心康泰!
(本人上列講詞,如有同感,請廣肆宣傳,歡迎再複印給各親友。功德無量)